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学校与辛亥革命博物院达成馆校共建 携手打造协同育人新平台

发布日期:2025-10-24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拓展研学实践育人新载体,10月23日上午,学校与辛亥革命博物院举行馆校合作交流座谈会暨签约揭牌仪式。 省纪委监委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合强带队出席,辛亥革命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魏德勋等双方代表共同参与,正式宣告馆校共建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辛亥薪火・研学实践教学基地落地。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学校和辛亥革命博物院宣传片,借此,大家深入了解学校办学特色、育人成果及水利教育、思政品牌等优势;知晓博物院资源禀赋、历史定位及思政合作、研学指导等经验。

双方围绕基地建设与运营展开深入探讨。魏德勋对刘合强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博物院的资源优势与校馆合作经验。他表示,辛亥革命博物院高度重视与高校的协同育人工作,学校在水利特色教育、思政品牌打造、研学课程开发等方面成果显著,双方优势互补、理念契合。期待以两大基地的建立为契机,在思政课程开发、研学活动设计、志愿服务开展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将博物院的历史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共同将基地打造成馆校合作的典范。

刘合强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学校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成效。他强调,建立两大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拓展研学育人渠道的关键举措,希望以基地为纽带,推动博物院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实现“合作共建教学课程、开展协同育人、组织课题研究、文化传播交流、打造品牌活动”的“五个合作”目标,让基地成为师生接受精神洗礼、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易承宗介绍了“国旗下思政课”“故事长江”等学校特色思政品牌的建设情况;校团委书记杜捷涌汇报了“长江这十年”社会实践项目的进展;数字商贸学院党总支书记贾书媛介绍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办学情况;专任教师杨义菊结合学校深耕长江水利文化的经验,提出“三维一体、四维联动”的研学路线开发框架。双方围绕基地的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师资联动等具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基地的后续运营凝聚了共识。

在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双方代表正式签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两大基地在教育教学合作、研学实践开展、志愿服务组织、理论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与运行机制,从制度层面为基地的常态化、规范化运营提供了保障。

签约仪式后,刘合强与魏德勋共同为两大基地揭牌。两块牌匾的顺利落成,不仅为全校师生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校外实践平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助力学生在历史场景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辛亥薪火・研学实践教学基地”将为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课程实践与项目开发机会;同时也为辛亥革命博物院拓展了教育服务功能,使其在服务青年成长、传播历史文化方面开辟了新路径。

此次馆校合作是学校拓展育人载体、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双方将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新路径,让基地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历史自信、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共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辛亥革命博物院社教部主任陈清、信息部主任黄玉霜、办公室副主任张艳平、社教部丁辰、罗丹,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易承宗,校团委书记杜捷涌,数字商贸学院党总支书记贾书媛、杨义菊、李放及10名学生代表共同参加活动。

辛亥革命博物院是湖北省、武汉市为进一步整合辛亥首义文化资源、打造辛亥首义文化品牌,高标准建设辛亥首义文化旅游区,于2022年3月在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基础上组建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经过40多年的发展,辛亥革命博物院已经建设成为辛亥革命文物收藏保护中心、陈列展览中心、教育纪念中心、学术研究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并成为武汉一处著名的文化旅游景观,也是英雄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的重要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