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精神丰碑”系列讲座第七讲开讲

发布日期:2025-11-08 浏览量:

11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精神丰碑”系列专题讲座第七讲在汉水楼510教室举行。本次讲座以《疫线逆行:抗疫精神中的守望相助与使命必达》为主题,由学院黄稚雅老师主讲,2025级100余名学生代表齐聚现场,在鲜活故事与深刻阐释中,感悟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凝聚青年担当的奋进力量。

讲座开篇,黄稚雅以“危难见精神,烈火炼真金”为引,通过一组组疫情期间的纪实影像,带领学生重回那段共克时艰的特殊岁月。在“众志成城的中国答卷”篇章中,她提出抗疫斗争中的“三维支撑”理念——以社区工作者为核心的“基层防线支撑”、以科研团队为骨干的“科技攻坚支撑”、以社会各界为主体的“全民同心支撑”。黄老师结合武汉社区书记王琼坚守封控一线68天、带领团队保障2000余居民生活物资的事例,详解基层工作者“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通过陈薇院士团队紧急研发新冠疫苗、仅用4个月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的科研历程,诠释“尊重科学、精准施策”的实践智慧;以山东农民自驾千里运送蔬菜支援武汉、全国网友“云监工”火神山建设等暖心场景,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怀。

在“平凡英雄的逆行图鉴”环节,黄稚雅分享的一个个温情故事让现场多次响起掌声。95后社区志愿者吴悠每天步行2万步为独居老人送药送餐,用青春脚步丈量责任边界;援鄂医生董芳在防护服上写下“武汉加油”,连续作战14天不下火线,用医者仁心守护生命希望;外卖骑手吴辉组建“抗疫志愿车队”,穿梭在空城之中传递物资与温暖,用凡人微光汇聚抗疫暖流;还有那些自发组建的“邻里互助群”、主动捐款捐物的普通民众,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点滴行动诠释了“舍生忘死、守望相助”的精神真谛,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英雄从来不是天生的符号,而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进入“精神传承的青年答卷”篇章,黄稚雅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特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论述,引导学生思考精神传承的实践路径。她强调,伟大抗疫精神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基因。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在学习中追求真理、拒绝浮躁,是对“尊重科学”的践行;在社会实践中关注民生、服务基层,是对“生命至上”的呼应;在团队合作中包容互助、携手并进,是对“举国同心”的传承;在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难、勇毅前行,是对“舍生忘死”的延续。讲座现场,黄老师还与学生互动交流,就“青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抗疫精神”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让思想碰撞迸发出奋进力量。

此次讲座以全新的案例视角和深刻的理论阐释,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思想洗礼与精神赋能。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抗疫精神转化为学习成长的内生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讲座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了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