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智能建造学院围绕教务处“五金”建设能力专项培训要求,成功举办“说专业、说课程、说教材”活动。15名暑期参训教师聚焦专业升级、课程创新、教材优化三大核心,结合培训所学分享建设思路,展现了教学改革的鲜活成果与创新活力。
活动中,专业建设汇报紧扣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定位。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罗俊以“智能化转型与人才培养创新“为主题,提出构建“精施工、懂智能、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余勇则聚焦区域产业需求,汇报了“岗位能力图谱驱动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践,通过“双主体、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与100%“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实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6%以上的成效。

课程建设汇报凸显“岗课赛证”融合与教学创新。《三维动画联合制作》课程负责人吴晟鸣针对学生三维空间意识不足、实操基础薄弱的痛点,设计了“项目式任务分解+趣味化教学”模式。《BIM深化技术》课程教师张力则聚焦岗位核心需求,构建“软件基础-专业建模-碰撞检查”模块化内容体系,以湖北工业大学二食堂基建项目为真实情境载体,通过小组协作与虚实结合教学,提升学生机电三维建模与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此次“三说”活动不仅检验了暑期专项培训的实效,更搭建了教学建设交流平台。教师们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具体改革思路,在专业定位、课程设计、教材开发中突出创新导向与产业对接,为学院“五金”建设筑牢基础。下一步,智能建造学院将梳理活动中的优秀经验,推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提质增效,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更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