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江生态足迹寻访团”的7名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深入江豚湾生态保护区、华龙码头遗址和林阁老巡护监测点,见证了长江岸线从“生产码头”到“生态保护区”的华丽蜕变,深切感受着“守护好一江碧水”理念在洞庭湖畔的生动实践。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岳阳时,首次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这一理念犹如春雷,唤醒了洞庭湖畔的生态觉醒。7年来,岳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全力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在“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展陈馆,团队成员们借助传统布景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到岳阳市在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艰辛探索与辉煌成就。他们仿佛穿越时光,看到了岳阳从过去面临生态挑战,到如今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转变历程,深刻体会到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所带来的强大动力。


寻访团来到华龙码头遗址。这里曾是砂石运输的繁忙码头,机器轰鸣、尘土飞扬,如今已华丽蜕变为江豚湾生态保护区的一部分。站在观豚点眺望,江面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岸线绿意盎然,植被繁茂,仿佛一条绿色的丝带环绕着江水。夕阳西下,农业执法员李大江告诉同学们:“今年已观测到江豚220余次,比禁渔前增加了三倍多。前两天救助站刚救助了一只受伤的江豚。”这些数据,见证着长江生态的逐步好转,也让同学们看到了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


在长江管理站林阁老巡护监测点,团队成员聆听监测员周辉军讲述他与长江相伴多年的故事。这位土生土长的长江守护者,亲历了90年代初的“尘土飞扬、污水横流”,那时的长江岸线,生态环境恶劣,污水直排,垃圾堆积。而如今,这里已是“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的美丽景象。周辉军表示:“我们每天记录水质数据、观测江豚活动,十年如一日守护这段岸线,只为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守护着长江的生态防线。


团队成员刘永豪深有感触:“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更应具有家国情怀,为‘守护好一江碧水’,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寻访团成员赖红表示:“这次岳阳之行,看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鲜活样本。华龙码头的蜕变、江豚的回归、东风湖的治理,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