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大讲堂】第19期:每一天都是充满希望的

作者:吴静 时间:2023-06-06 点击数:

62日,由党委宣传部主办、城市建设学院党总支承办的第19期“思源”大讲堂在长江楼惟勤厅开讲。党委书记向家文、副校长刘文胜、党委宣传部部长曹冬红、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牛志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易承宗、教务处副处长黄伟林,城市建设学院党总支书记熊应竹、院长郑睿以及来自城建学院的百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期“思源”大讲堂以“每一天都是充满希望的”为主题,来自城市建设学院的陈玉玺、何伟、卢舸以及金爱梅等4位老师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分享了他们如何通过干事创业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不断续写新希望的点滴故事。

 

2022年暑期,陈玉玺老师身兼多重任务,还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平湖广场的建设项目中,他说“我本来就是土建类专业的,有相关知识和经验,作为一名党员、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没有任何理由置身事外”。在“智能建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项目申报工作中,作为申报负责人之一的他和团队熬了170多个日夜,开展研讨会37次,走访企业20多个,收集资料380多项,整理图片900多张,修改文稿70多版,汇总电子文稿4.7G,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最终正式获批。现在,他和团队成员正朝着打造特色示范性产业学院而努力。

何伟老师为了实现建造“实体工法楼”的梦想,在两年时间里不断思考、调研产品、论证方案、反复优化“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造方案。作为基地负责人,他整天泡在基地,熟悉每一个设备和按钮。他说:“如果我都不熟悉这些,那我怎么教好自己学生呢”。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更好发挥实训基地在专业群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卢舸老师匠人先匠己,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这门课程的兴趣,她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装满“自己桶里的水”。最终,她将这门课程上成了学生心目中的“网红课”。去年12月,在郑睿同志的带领下,她和团队成员反复打磨教学内容,成功使这门课程立项为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在她的这种培养模式下,涌现出了一批以黄星同学为代表的优秀学子。

金爱梅老师从教二十余年,始终把学生放在自己的心尖上。她作为专业教研室主任,她不仅要承担教学、科研、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同时还要参与竞赛和社会服务,虽然平时工作忙碌,但她总说:只要看到了学生的成长,看到了学生被企业、社会认可,能够成人成才,我们就不觉疲倦。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负责人,近10年来她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众多高素质人才,未来她希望能为行业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四位老师的动情讲述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在活动现场,学生代表还为四位优秀的教师献上鲜花,致以他们诚挚的敬意。

刘文胜对四位老师的讲述进行点评。他说,陈玉玺同志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带头勇挑重担,在平湖广场和“智能建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项目上充分展现党员担当;何伟同志一心扑在学校重点建设项目“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上,永不放弃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卢舸同志十年磨一剑,对所授课课程进行精心打磨不断取得新突破;金爱梅同志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进育人方法,提升育人水平,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好老师。他希望在城市建设学院和学校能涌现出更多“四有”好老师,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向家文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性讲话。他指出,希望就是梦想,难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下去。当前我校正处在第三次创业发展的关键期,每一天都是充满希望的,他希望全体教职工能坚持把每一天的事做好,努力将“一砖一瓦”的力量汇聚成雄伟的建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明天一定更有希望。(审稿人:熊应竹)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大道9号  电话:87933328